原標題:“二師兄”價格“跌跌不休”初步遏制
我市繼續出招生豬穩產穩價
市民在迎賓路綜合市場購買豬肉
根據市發改委監測數據分析,截至目前,我市生豬收購均價15元/公斤,較前期下跌0.58元/公斤,跌幅3.72%。豬肉價格連月下跌為哪般?未來還會“跌跌不休”嗎?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豬肉價格下跌由多重因素疊加造成。根據分析,短時間內豬價仍將保持低位震蕩狀態。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合理引導預期,防止豬價大起大落,避免隨意上“風口”和“肉貴傷民、肉賤傷農”。
多重因素疊加 豬肉價格持續下跌
最新監測數據分析,7月初至7月中旬,生豬、仔豬收購價格下跌,鮮豬肉價格下跌,不過,下跌幅度與前期相比收窄。截至7月15日,我市生豬收購均價15元/公斤,較上周(7月8日,下同)下跌0.58元/公斤,跌幅3.72%。
該周仔豬收購均價32.25元/公斤,較上周下跌0.58元/公斤,跌幅1.77%。7月15日主城區農貿市場鮮豬肉(一級肉、帶皮)零售均價24.64元/公斤,較上周下跌0.5元/公斤,跌幅1.99%。
當前,生豬價格穩定在養殖成本線上下,低水平的養殖場戶仍處于虧損。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眼下還不到生豬復產“鳴金收兵”的時候。上半年豬價下降速度較快,與復產成效較大有關系,但并非唯一原因。換言之,并不是簡單的“豬多了”。
判斷的依據,來自于消費和生產。先看消費。近兩年原本就是消費低迷的時間段,由于豬肉價格持續高位,消費者的消費方向也發生了明顯變化。根據統計,全市1至5月屠宰消費豬肉為8124.08萬公斤,人均豬肉消費量為16.69公斤,同比2017年同期下降7.33%;反之,今年一季度禽肉產量呈上升趨勢,表明禽肉消費大幅提升。綿陽人的餐桌由豬肉獨占“鰲頭”,成了現在的牛羊肉、豬肉和家禽肉“三分天下”。
再看生產。統計顯示,上半年,我市生豬生產加快恢復。從飼料產銷情況來看,1-6月,生豬配合飼料產量63.5萬噸,同比增加80.7%;母豬飼料12.7萬噸,同比增加138%;育肥豬飼料30.7萬噸,同比增加97%。從6月底生豬生產網格化管理情況來看,生豬存欄286.81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36.02萬頭,分別達到2018年同期的129.78%、158.82%(220.99萬頭、22.68萬頭),生豬產能超過正常年份水平。
“生豬價格持續下跌有可能挫傷養殖戶信心。”該負責人坦言,豬肉市場消費低迷、豬價行情難以預判、畏懼疫情風險等因素疊加,嚴重沖擊養豬場戶補欄信心,特別是廣大小散戶呈持續收縮態勢,這些因素將影響下半年出欄任務完成和春節期間穩產保供。“因此,穩步推進生豬復產工作仍不能停下來,決不能放任豬價大起大落。”
發力穩產保供 確保生豬產業健康發展
“二師兄”身價是否還會“跌跌不休”?“隨著上半年,特別是近兩個月生豬養殖場(戶),加快出欄,有可能導致接下來幾個月,出欄數量放緩,加之九十月份消費旺季即將到來,后期豬肉價格可能企穩回升。”該負責人分析,當前全市生豬生產繼續保持良好恢復勢頭,豬肉市場保供能力穩步提升,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豬肉市場供需總體平衡,豬價處于相對穩定狀態。長期來看,隨著新增產能的進一步釋放,明年豬價將回到由市場供需調節為主導的低位正常波動狀態。
豬價一頭連著生豬生產,一頭連著百姓生活。豬肉價格持續下跌雖然令消費者歡喜,但持續下行的豬價也會打擊養殖戶的積極性,影響未來的豬肉供給和肉價穩定。
豬價怎么穩?我市繼續出招穩產穩價,主要從調控價格、穩定政策著力。
“政府收儲,推動豬價回升。”該負責人說,我市正抓緊啟動收儲計劃,并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整合財政畜牧方面等有關資金,用于生豬生產、貸款貼息、用電補貼、冷鏈冷藏補助等關鍵環節,形成“托市”合力,穩定市場預期。
調控不僅穩住成本價格,還要穩定生豬生產。
“決不能放松非洲豬瘟防控。”該負責人表示,2019年以來,我市積極開展“無疫小區共建、農戶發展共享”的非洲豬瘟防控模式建設,以較小的損失,穩定了生豬產業根據地,保住了生豬種質資源,促成了國家川豬產業集群項目、國家和省級生豬種業園區、國家區域生豬種業創新中心在綿建設,為川豬振興作出了貢獻。然而,病毒仍存在,特別是當前正處于高溫高濕季節,大量蚊蠅孳生,病原活躍度增強,是疫情暴發的高風險時期。在此關鍵時期,前期非洲豬瘟防控各項政策措施決不能松,要繼續加大監測能力,防患于未然。
確保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市還將支持鼓勵企業開展豬肉產品加工,加大豬肉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增加消納能力;指導養豬場戶避免投機性壓欄和恐慌性出欄,開展豬群結構優化調整,淘汰產能低下的母豬;進一步推廣生豬保險,應保盡保,及時理賠;開展市場監督,堅決打擊“助漲助跌”等操縱價格的不法行為。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靈越/文 胥江/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