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天氣炎熱,市民在做好避暑,防止中暑的同時,也要關注相關傳染病預防,警惕誤食毒蘑菇導致的食物中毒。
做好個人防護,預防新冠肺炎
市民在假期出游時需做好以下幾點:人員密集的場所需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手部消毒;室內要多開窗通風;盡量避免到人員聚集的場所,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食用肉類和蛋類要煮熟煮透;出現發熱和呼吸道癥狀要及時就醫;從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市來(返)綿的人員須持有3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到達目的地后納入社區管理,并做好健康監測和個人防護。
洪澇災害后,預防相關傳染病
甲肝、戊肝、細菌性痢疾、感染性腹瀉等消化道傳染病是洪澇災害后常見得傳染病,應注意飲用水和食品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做好餐飲具清洗消毒;注意環境衛生,清除住所內外的污泥,做好防蠅滅蠅,防鼠滅鼠,防蚊滅蚊。
警惕誤食毒蘑菇導致的食物中毒
7月多雨,正是野生菌類和野生植物生長的季節,野生菌導致中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誤食有毒菌類;加工環節失誤。即使是無毒的野生菌,如果加工過程中沒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發生中毒。
因此,預防毒蘑菇和有毒植物中毒最根本的辦法就是不要采摘不明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食用。若不慎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就地收集封存,以備檢驗;第一時間送中毒者去醫院進行催吐、導瀉、洗胃等緊急處理;注意保存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以便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防止青少年意外傷害
各類學校正值暑期,應加強對兒童、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疫情期間盡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出入公共場所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去偏僻、有危險的地方游玩,不去未知水域游泳,避免發生溺水事故;外出應注意交通安全。
(羅磊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何安安)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