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脊社區1921愛心列車項目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杜暢 文/圖
7月2日晚的游仙區韓家脊社區廣場,人潮涌動,掌聲不斷,居民朋友們在此歡聚,一起迎接一份“殊榮”的到來。社區黨委書記薛燕帶著“熱氣騰騰”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榮譽回來了。“這是最高榮譽啊,我們太激動了!”居民郭莉下午4點就開始等在社區廣場,“就想早一點見到這份榮譽”。
“我們一個社區,能得到這么大的榮譽稱號,以前想都不敢想啊!”韓家脊社區居民、同時也是三匯綠島小區黨支部書記的何友志激動不已,拿出手機拍照時,還特意拿紙巾擦了擦手機鏡頭,滿臉都是笑意,“太珍貴了!”
干群和諧、鄰里相融,是韓家脊社區真實的寫照。在這里,時刻上演著基層黨組織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奔向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
打開綿陽地圖,韓家脊社區區位很是搶眼,涪江和芙蓉溪環繞而過,將這里隔成一個半島。作為游仙區城市建成最早的區域,在近30年的城市發展中,一度跟不上主城區的發展步伐。房屋老舊、街道逼仄、環境衰敗,轄區居民以舊城改造安置戶和退休居民為主。近年來,這個社區頻頻獲得諸多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殊榮,這背后是一群人默默的堅守和付出。
從北京領獎回來的薛燕,獎牌還沒放下,面對著涌過來祝賀的干部群眾,問的第一句話就是,“唐婆婆現在怎么樣了?”哪怕是在北京領獎,她依舊牽掛著轄區居民的大小瑣事。
薛燕和她并肩前行的戰友們,為這個社區付出了太多。社區缺乏服務陣地,社區探索出了“社區1921愛心列車”項目,建立起涵蓋愛心食堂、愛心超市、農超對接、愛心義診、鄰里萬事幫、愛心理發、鄰里驛站等業務內容為一體的精細化社區服務項目實體,極大地滿足了居民服務需求。他們還多方努力,將3處垃圾堆放點改造成文化活動廣場,將400平方米廢棄橋洞改建成“愛社區大學堂”,將閑置社區活動室改造成鄰里驛站,社區閑置資源實現變廢為寶的華麗蛻變。
社區民生經費緊張,居民服務投入不足,他們成立了全市首個社區控股的民生服務公司,整合各類資源,一邊以公益形式提供市場化便民服務,一邊整合經營轄區各類閑置資產,以反哺居民服務,為社區集體經濟“造血”。
針對轄區老舊小區多、社區沒有精力管、商業企業(物業)不愿來、社會組織做不好等情況,他們指導社區控股企業成立紅色物業服務中心,引入了志愿者、樓棟長、公益性崗位、網格員等“紅色細胞”,不僅使物業運營成本大大降低,還進一步將社區日常行政事務延伸到小區,使得居民需求能直接通過物業反饋至社區。
轄區老年人口多,養老需求旺盛,社區以整合而來的經營場地引入社會企業入駐,為65歲以上老人及特殊困難群體辦理“暖心卡”;孵化專業社工組織,為獨居或高齡老人提供衛生護理、助餐助潔等居家養老服務;開設社區老年大學培訓班,豐富老年文娛生活。
更多服務民生的具體實踐,還在不斷涌現。韓家脊社區黨委深入踐行“加強社區服務能力建設,更好為群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韓家脊社區打造成了人人羨慕、遠近聞名的模范社區,鄰里相融、幸福洋溢的和諧家園,業興人和、其樂融融的溫馨港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社區黨委將繼續發揮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寬、聯系黨員群眾廣的優勢,多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努力讓廣大居民群眾在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下,擁有和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談及社區黨委下一步工作,薛燕信心滿滿。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