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勇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三臺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市委安排部署,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創新拓展為“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發展想辦法,我為社會作貢獻”,辦好群眾事,推動大發展,開創新局面。
走好群眾路線,踐行為民宗旨,辦好利民惠民實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告訴我們,我們的政黨之所以能夠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就在我們始終堅持走好群眾路線,始終踐行為民宗旨。為群眾辦好實事,關鍵在于全面了解群眾所需所求所急所盼。三臺縣創新利用官方媒體開展“融媒來助力圓您微心愿”幫幫幫活動,面向全社會廣泛征集微心愿,發動黨員干部主動認領微心愿,多方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微心愿。民生工程既是首要政治工程,也是頭號民心工程,更是黨和人民重要連心工程。三臺縣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進一步樹牢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樹牢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就業、就醫、教育、養老等的民生難題逐步化解。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必須抓緊抓好的工作。”面對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三臺縣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展“我為鄉村振興獻一計”“我為現代服務業、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發展獻一計”等系列“開門問計”活動,群策群力推動三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于“來時路”看“未來路”,我們要從歷史演變中通興衰之變、達發展之徑。三臺縣緊盯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積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全力打造綿陽南向東出戰略支點。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貫徹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動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宜居環境品質、文化生活品質,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汲取紅色精神力量,增強干事創業本領,立志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黨員能否服務人民、奉獻社會,是衡量黨員是否合格的試金石。我們要從黨史學習中學習無數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并落細落實到為人民群眾服務中去。三臺縣將黨史學習教育和縣鄉村換屆工作緊密結合,引導領導干部正確對待進退留轉、取舍得失,做到思想不亂、精力不散、工作不斷,圓滿完成各項工作。學史力行、學以致用,學習黨史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推動工作發展。我們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了1+10+2系列方案,通過開展“黨史大學習·崗位大服務·技能大比拼”等競賽活動及“兩優一先”評選活動,開創“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發展想辦法,我為社會作貢獻”黨員干部全員參與、全面實踐的新局面。組織20余萬名志愿者常年活躍在縣鄉村社、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環境整治、鄰里互助、關愛老弱病殘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組建縣、鎮、村“三級”黨員志愿服務隊2175支,組織10000余名志愿者積極參與“森林草原防滅火”、秸稈禁燒、風險排查、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務,為基層社會治理作出了較大貢獻。
(作者為中共三臺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主任)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