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8日訊(記者 張宇 攝影報道)6月18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今年5月,全省共辦理環境違法案件1199件,處罰金額7809.4萬元,適用《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及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移送司法機關五類案件總數為52件。
此外,針對今年以來全省常態化暗查暗訪發現移交的5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線索,德陽、遂寧、資陽、眉山、自貢等5市共問責34人。與此同時,會上還通報了2021年省級督察第三批典型案例。
案例一:成都都江堰市鄉鎮污水處理廠擴能提標推進滯后,整改工作不嚴不實。都江堰市胥家、大觀污水處理廠擴能提標改造工程推進緩慢,被省、市兩級多次通報督辦,都江堰市于2020年12月上報完成項目建設。現場核查發現,都江堰市水務局弄虛作假,虛報工程完成情況,直至2021年3月底,2家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改造工程仍在建設,出水水質超標,大量生活污水通過溢流口直排沒頭河、蒲陽河,對水環境造成污染。
案例二:自貢市久大制鹽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推進滯后。四川久大制鹽有限責任公司自貢分公司位于自貢市主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煤改電”工作未取得實質性進展,企業2臺13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年用煤量達15萬噸,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煙粉塵排放量分別占主城區工業企業排放總量的29.5%、38.9%、39.5%,嚴重污染環境。此外,廠區道路揚塵污染控制不到位,“跑冒滴漏”現象嚴重,環境綜合管理水平較低。
案例三:攀枝花市鹽邊釩鈦產業開發區揚塵污染嚴重。鹽邊釩鈦產業開發區是以釩鈦磁鐵礦開采和洗選初加工行業為主的省級工業新區,園區揚塵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一是園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園區規劃范圍內未硬化及嚴重破損道路8.6公里,占園區道路總長度的25.7%,主干道連接企業道路普遍未硬化,道路沿線積塵嚴重。二是貨運車輛揚塵污染防治不力。園區貨運車輛日均車流量高達2000余臺次,但運輸過程中覆蓋不全、物料拋灑等現象突出。三是企業防塵抑塵設施形同虛設。園區內企業普遍未啟用車輛沖洗設施,還有部分企業未按規定建設規范車輛沖洗設施,園區貨運車輛帶泥上路問題十分突出。
案例四:阿壩州茂縣生活污水長期直排。茂縣縣城每日生活污水量約8000噸,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6000噸,實際日處理量約為4000噸,因中心城區管網改造、南莊村至岷江河防內澇治理等項目尚未開工建設,羌樂街污水管網改造項目進展緩慢,導致在岷江沿岸形成多處入江排口,每天約4000噸生活污水直排岷江。
案例五:甘孜州康定市赫德鎢錫礦生態修復滯后,環境風險隱患突出。該礦位于貢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三級保護區,生態破壞嚴重,環境風險隱患突出。一是生態破壞嚴重。采礦占壓、損毀1.08公頃灌木林地,形成了4.04公頃高陡邊坡,對地形地貌和景觀造成嚴重破壞,形成大量次生裸地,水土流失嚴重。二是環境風險隱患突出。企業選礦尾砂長期未得到有效妥善處置,占地高達3.96公頃,無任何防滲措施,滲濾液滲漏導致周邊河床呈黃褐色。三是生態修復嚴重滯后。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自2014年啟動以來,長期無實質性進展,經上級部門2019年、2020年兩次督辦后仍未開工,至2021年4月,生態修復方案還未通過審查。
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全力抓好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工作,壓緊壓實全省各級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繼續開展常態化暗查暗訪,持續推動突出問題整改,適時組織開展“回頭看”“回頭查”,推動問題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