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7
09∶22
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開啟第7次載人發射任務
15∶54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交會對接成功
這是天和核心艙自4月29日發射入軌后,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交會對接
約573秒后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
18∶48
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隨后開啟為期3個月的飛行任務
數讀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以來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我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發射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全長58.3米
相對其他運載火箭,該型火箭增加了故障檢測和逃逸系統,以確保航天員在發射過程中的安全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總長度約9米,總重量約8噸
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三艙結構
是目前功能最完整的飛船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創下多個國內首次的紀錄
首次實施載人飛船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首次實施繞飛空間站并與空間站徑向交會
首次實現長期在軌停靠
首次具備從不同高度軌道返回著陸場的能力
●神舟團隊攜帶兩艘飛船進場
由一艘飛船作為發射船的備份,是遇到突發情況時航天員的生命救援之舟
在前一發載人飛船發射時,后一發載人飛船在發射場待命,具備8.5天應急發射能力及太空救援的能力(據新華社)
“神舟十二號報告:我們乘組已進入我們的‘太空家園’——天和核心艙,感謝全國人民的支持,感謝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敬禮!”
隨著航天員聶海勝洪亮的聲音傳來,北京時間6月17日18時48分,3名航天員順利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三位航天員也正式開啟3個月的長期駐留。
航天員們與地面飛行控制中心通話,離不開天地間的天地話音專用系統。鮮為人知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天地話音專用系統,正是“四川智造”!它主要由位于成都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打造。從飛船發射到航天員返回,長達3個月的時間里,三十所將提供全過程的天地話音服務保障。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期開始
三十所就在研制天地話音設備
三十所天地話音專用系統總師、高級工程師江衛說:“航天員從進入飛船到進入太空,所說的話都會經過三十所的天地話音設備,清晰地傳入大家的耳朵。”
三十所密碼事業部航天工程組組長謝永春介紹,在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任務中,三十所航天工程團隊為飛船配備了航天器話音專用設備、地面話音專用設備、高質量話音終端、地面鏈路防護設備等多款任務產品,產品應用于此次載人航天任務的各個階段。
在天和核心艙以及未來將發射的兩個試驗艙內,除了正常的普通話音編碼系統,還有高質量話音編解碼設備,主要用于高質量的音視頻傳輸。從“天宮”系列開始,天地間就開始有了音視頻傳輸需求,比如會給航天員傳新聞聯播的視頻。
在“天舟”系列貨運飛船內,因為一些操作涉及地面技術指導,需要視頻和語音支持,因此配置了高質量話音編解碼設備。
江衛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期開始,三十所就在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設計制造話音相關設備,為航天員提供天地話音的保障。這個系統在載人航天任務中至關重要。雖然地面飛控中心可以從視頻畫面中觀察到航天員的一舉一動,但要真正了解其狀態和空間站的情況,進行直接的指揮調度工作協同等,還是需要語音通話。
通話效果很清晰
團隊為增強設備可靠性一直在努力
給空間站“打電話”,通話質量怎么樣?江衛說,通話效果很清晰,但可能響應不如地面及時。雖然話音通信原理和地面相同,但因為設備上了太空,會受到太空輻射、單粒子翻轉的影響,因此采用了更多的冗余保護機制及抗單粒子翻轉技術,因此帶來了更多的開銷導致延遲略大。
單粒子翻轉(SEU)是由于空間粒子輻射而導致存儲單元發生位翻轉(即內容由0變為1,或由1變為0)。航天器中包含SEU敏感部件,一旦受到SEU效應影響,可能導致程序執行序列紊亂、計算結果錯誤、工作異常,甚至是系統的崩潰。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可靠性是載人航天任務的第一位,航天員發出的每一句話都不能落下。不可能像地面設備,出了問題可以嘗試關機重啟。
為了增強設備可靠性,團隊在系統的信道鏈路上做了多重備份,對軟件本身也做了加固。
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一期工程開展建設,三十所就參與了論證研制,后來經歷了二期、三期的研制,天地話音專用系統的技術一步步迭代,涉及的產品型號越來越多,三十所研制的設備已基本可以100%國產化。三十所的航天工程團隊也經歷了數代傳承,逐漸擴大到近30人,他們還參與了部分航天測控網的建設。
在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兩三天前,團隊成員就分頭抵達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北京飛行控制中心,為此次任務提供保障。他們說:“我們的一生會參與無數種聲音,毫無疑問,這樣的聲音最洪亮、最振奮!”
神舟一號
1999年11月20日發射升空
飛行21小時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號
2001年1月10日發射升空
飛船返回艙在軌道上飛行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
2002年3月25日發射升空
軌道艙在太空留軌運行180多天
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四號
2002年12月30日發射升空
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發射升空是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
神舟六號
2005年10月12日發射升空
完成了我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七號
2008年9月25日發射升空
航天員翟志剛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
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神舟八號
2011年11月1日發射升空
突破和掌握了自動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九號
2012年6月16日發射升空
執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神舟十號
2013年6月11日發射升空
三個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向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
神舟十一號
2016年10月17日發射升空
航天員進行了為期30天的太空駐留生活
神舟十二號
2021年6月17日發射升空
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據新華社)